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大家都知道,鲁菜是八大菜系之首,山东的美食可不少,但外省人一提起山东美食,首先想到的却往往是“煎饼卷大葱”。
从营养到口感,实际上都有点儿乏善可陈的煎饼,怎么就成了山东美食的扛把子呢?
在山东,把煎饼当成日常主食的,有临沂、日照、泰安、枣庄等地,再就是跟这些地方紧挨着的济南、潍坊、淄博。看看地图,就能很直观地发现这些地方的共同点,基本都是山区及其腹地,覆盖了鲁中山区和沂蒙山地区。
那为什么山区的人爱吃煎饼呢?
首先,这是一种极具生活智慧的因陋就简。我们都知道,山区土壤一般比较贫瘠,北方主粮、口感更好的小麦在这里很难有大的产量,生活在山区的人即使过年想用小麦面包顿饺子都很难。在这里,多是玉米这种口感比不上细粮的五谷杂粮。而将杂粮加工为煎饼,就以粗粮细作的方式帮其完成了咸鱼翻身,因为烙烤具有表面烹饪温度高的特点,能使表皮迅速脱水、脆化,脆化的表皮还能使内部的水分不会因为高温而急剧流失,锁住了食材原有水分和风味,赋予食材外脆里嫩的特点,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口感。只要你把饼做好,想卷什么就卷什么,口感无限多样化,这简直就可以归入美食行列了。
再者,做煎饼相对比较节省。比方说,同为玉米面,要是蒸一大锅窝头,放上几天,不是又干又硬,就是发霉变质,白白糟蹋了好东西;而且,每次吃前还要费火加热蒸软。别小看这点儿柴火,在北方山区,这也不是遍地都有的资源,得费工夫费力气去捡。但煎饼就不一样了,洒点水就能变软,优势一下子体现出来了。
再从制作工艺上看,做煎饼讲究三点,摊、刮和滚。摊,就是用丁字形的煎饼朳子在鏊子上一圈圈摊;刮,则是把糊子舀在热鏊子上,用篪子左右摊开。这种制作工艺,和其他食物制作相比,都算得上是使用工具最少,流程最简单、最省力的。
“吃煎饼,一张张,孬好粮食都出香。省工夫,省柴粮,过家之道第一桩。又卷渣豆腐又抿酱,个个吃得白又胖。”这首泰安民谣,可以说是全面地总结了煎饼的各种妙处。
总之,从经济学角度看,煎饼从食材到制作,都蕴含着价值最大化和最节省最便利的生存哲学。所以,不要小瞧一张煎饼,因为它的层层褶褶里,隐藏的是山东人智慧、节俭、实在的品质和生存智慧。(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卢昱报道)
标签: